學科活動

學科活動

1. 透過適切的策略及課程調適,持續照顧學生多樣性

  • 配合幼小銜接課程,調適第一學期小一教學課程,改用圖書繪本教學。從故事書的情境引入,引導學生閱讀,讓他們享受文字帶來的樂趣,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。
  • 配合升小二銜接課程,小一學期試後教學內容改用語文童樂單元,鞏固小一學生對故事結構的理解和語文知識,結實他們的學習基礎。
  • 小二、小三推行語文班:透過圖書教學和不同思維策略的學習經驗,培養學生抗逆力和教導他們控制情緒,從中體會如何與人溝通、協作解難,從而提升個人與社交的能力。
  • 小四、小五設有校本抽離式資優培訓。
  • 言語治療師為小三和小六進行說話訓練,並教導同學以理據支持自己的意見等小組說話技巧。

2. 閱讀方面

  • 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。
  • 配合讀文教學的課文題材或體裁,進行延伸閱讀。
  • 透過介紹系列性圖書,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和素質。
  • 透過閱讀,並創設各種學習情境,連繫學生的成長經歷及生活經驗,感悟及反思學習的價值,培養學生正向的價值觀和態度。
  • 早讀課時段設閱讀文學經典名著,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多認字,在認字的過程中培養閱讀的習慣;並透過故事情節,能勾起他們閱讀的欲望和興趣。

3. 設計多元化課程和跨學科課程,探究新教學模式

  • 與人文科進行跨學科合作,設計延伸學習活動,從而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及提升學生的抗逆力。
  • 配合運用LoiLoNote推行網上說話學習,如朗讀、看圖說故事、口頭報告等,加強學生說話能力和表達能力,從而提升他們自信及改善與人溝通的能力。

4. 中華文化及文學

  • 著重文學文化的教授,推展古詩文閱讀,自訂校本古典文學教材。
  • 從「積累與感興 ──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 (試用)」選材,讓一至六年級學生多誦讀古典文學作品,豐富語感,感受文學的韻律意象、思想感情的美。
  • 小五、小六文言文教學單元:在教學內容上作出剪裁,增強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,發展其閱讀古文的能力。
  • 透過不同華夏文化教學主題和中華文化日,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和品德素養的認識和身份的認同感。
  • 承接上學年五年級參加教育局「教師借調計劃協作研究及發展 (「種籽」 )」計劃,把學習成果推展至六年級,結合課文與文學之間聯繫,讓學生能融會貫通,做到以讀帶說/以讀帶寫,加深學生理解維護文化安全的重要性。

5. 思維及語文自學

  • 透過課前預習活動,讓學生查字典、進行資料搜集,以提升自學能力。

6. 協作計劃

  • 積極參與對外不同計劃,善用校外資源,優化校本課程。照顧學生多樣性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。
  • 小五教大「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」支援計劃(2025年度)

7. 活動和比賽

  ● 鼓勵學生參賽,擴闊視野,活學活用。

    (1) 校內作文比賽

    (2) 全港小學生創意徵文比賽

    (3) 三育中學小學生中英文現場作文比賽

    (4) 香港學校朗誦節(中文朗誦)

    (5) 全港中小學中英文硬筆書法比賽

    (6) 中華文化日

    (7)  語文特攻隊《文體特攻》、《毛筆奇俠》